党校如何成为干部环境教育主渠道

李军 张辉 张春燕 鄢祖海 2015-08-13 1437 0

“东湖今后怎么治理和保护?”


“环境违法举报有什么奖励政策?”


“司法部门与环保部门如何加强合作联动执法?”


……


一个个问题不断抛给武汉市环保局局长丁雨。


这是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日前举办的秋季局级干部培训班环境教育现场教学活动中的一幕。学员们在参观了武汉市大气“超级监测站”后,又来到报告厅,听取丁雨的讲座。这个题为《以生态文明引领 走武汉特色环保之路》的讲座,由于紧贴市情,引起了学员们的极大兴趣,甚至就某个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


这种选择大家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开展现场教学、互动式讲座,是武汉市委党校环境教育课常见的模式。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党政领导干部被赋予决策权,其环境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是否可持续发展,而党校是提高领导干部环境意识的主渠道。那么,目前党校开展环境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现状——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校普遍展开环境教育,但现状仍不容乐观


无论从其特殊地位和作用,还是人数来讲,领导干部都是环境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群体。专家建议,各级党校都应开设生态环保课程,并将这个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必修课,使之固定化、常态化,以此提高领导干部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以及依法行政水平。


早在1996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就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作为干部和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那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领导干部环境教育现状如何?


“总体说,不容乐观。”武汉市委党校龙小康教授说。他在党校从事领导干部环境教育20多年,一路走来,体会颇多。


据龙小康介绍,1999年,党校系统掀起了第一次环境教育研究的高潮。中央党校牵头在昆明召开了一个全国性的党校系统环境教育研讨会。这是党校系统从学术上推进环境教育比较早的一次会议。


“令人遗憾的是,党校系统至今未把领导干部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规划。各地党校大多开过这方面课程,但时断时续,不成系统,效果自然难说多好。”龙小康说。


在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主要有两条线:一条是党校,一条是行政学院。原则上,党校侧重思想理论教育,行政学院侧重干部实践能力培训。


两条线的同时存在,往往让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处于比较尴尬境地。“党校系统会认为环境教育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培养,在思想教育领域就会淡化它;而行政学院系统觉得环境保护是领导干部的意识问题,应该由党校系统开展教育培训。”龙小康说,“这样就会出现两边都有点放松的情况。”


从领导干部自身来看,由于很多地方缺乏考核压力,所以缺乏学习的动力和需求,环境教育难免流于形式。对此,有专家也坦言,很难说通过一次两次培训课就会让领导干部的发展观彻底转变,但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国家层面,全国各级党校环境教育培训力度也随之逐渐加大,特别是一些开展绿色创建等的城市。比如,武汉市在“两型社会”、“四城同创”建设、重庆市创模等过程中,都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力度。


党的十八大前后,党校系统掀起了生态文明教育高潮。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现代科学技术与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王克迪告诉记者,中央党校十几年前就开设了环保相关课程,最早在新疆、西藏等地的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上开课,后来在地厅级干部班和中青班上也开设了课程。“中央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后,中央党校积极跟进,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所有干部培训班均开设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


地方党校在十八大后也积极开设生态文明和环保的相关课程,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中央政策进行解读,强化领导干部环境意识。武汉市委组织部就明确提出要求,党校要结合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武汉市的主体功能区和空间战略格局放在首位进行讲解。为此,党校将环境教育课程课时增加了一倍。


问题——

课程开发难、师资短缺等难题不同程度存在

我国各地党校开展领导干部环境教育时间相对较短,很多方面都还在探索阶段,加上各种主客观原因,党校领导干部环境教育还存在诸多难题。

首先,环境教育想走进党校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党校成为计生、文卫、教育、经济、环保等政府各部门争夺的对象。“每个部门都希望在党校开课,而每期培训班课时有限,不可能都兼顾到。”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杨学文告诉记者。环保能不能走进地方党校课堂,往往取决于党校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够不够密切和深入。

据龙小康介绍,武汉市环保部门和党校双方合作历史较久,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直没有断过。

武汉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湛认为,环保部门应增强自身主动性,积极介入和配合,为党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专业、资金等方面的支持。1994年,武汉市将环境教育列入各级党校的学习课程。1996年,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环保局组成党校环境教育指导小组,把环保内容列入各级党校教学计划,并要求每期培训班达到8~10学时,市区两级党校的环境教育由此全面展开。随后双方还合作编写了《城市环境保护教程》,作为环境教育专用教材。

十七大以后,双方合作更加深入。“双方合作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一是教育基地。环保局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详细的资料,并帮助协调系统内领导、专家来授课;另外还为我们提供教学实践基地等。”龙小康告诉记者。

其次,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党校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难题之一。

党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往往会优先考虑本校老师及其研究领域。像龙小康这样多年来专门从事环境教育和研究的老师,在各级党校中并不多见。

“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后继问题,我不希望退休之后,学校的环境教育课程中断了。”在龙小康看来,一名合格的环境教育老师,至少要磨练3~5年才能胜任,既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地方实情,否则授课内容空泛,无法达到教学效果。龙教授正在努力培养接班人,希望把环境教育这个接力棒传递下去。

其实,师资缺乏的问题,从中央党校到区县党校普遍存在。对此,中央党校最早专门从事环境教育相关课程教学之一的赵建军教授也深有同感。他告诉记者,从2003年讲可持续发展课程至今,10年来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培训班环保相关课程主要由他来讲,“师资严重不足”。十八大后,中央党校为了加强生态文明课程教学,从全校公开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的老师,初步改变了师资不足的问题。

区县级党校师资力量缺乏更为严重,专职环境教育老师更无从谈起。为了解决师资缺乏问题,各级党校通常从高校等邀请专家,但这也存在问题。这些专家大多偏重理论研究,讲得很宏观,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另外,如何进行有效设计,开发适合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课程,也是目前各级党校面临的难题。

目前,党校讲授的内容,除了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环保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多是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新形势下的环保战略部署,以及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总体形势。宏观和理论的知识多,联系实际的少,而地方领导干部大多希望能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指导。

“就拿生态文明来说,内容很庞大,现在很多老师积累不够,仓促上讲台,特别是缺乏结合实际和一线的内容,讲课不接地气,领导干部不爱听。”赵建军说。这给党校课程设置、内容选择带来了挑战,如何选择学员感兴趣的重点、热点环境问题,需要老师们认真考虑。

对此,武汉市做了积极探索。比如,针对武汉长江流域独有的白鳍豚、江豚濒临灭绝的现实情况,开设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课程;针对境内多江河湖泊,开设武汉市水环境与城市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临江城等专题课内容。课外教学也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特点,如组织学员到武汉远郊湖北省最大的湿地保护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现场教学,因为那里“湿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暴露得很充分”。


为使教学有实效,武汉市委党校还打破以往教研组的形式,以专家带头组建课题组开展专题研究。目前,龙教授所带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就是结合武汉市“两型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探讨如何实现城市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双赢。

各级党校领导干部环境教育的形式也呈多样化,涵盖专题讲授、学员研讨、实地考察、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此次武汉局级干部培训班就是讲环境教育课堂搬到了武汉市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站。这是华中地区首个大气超级监测站。杨学文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目前大气污染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容易引起学员们的兴趣,加深教育效果。”

建议——

各部门加强合作,强化师资培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长期以来还是以经济发展为主,武汉市目前处于大发展时期,也存在环保融入经济发展的考虑不够。”龙小康一针见血地指出,“开展领导干部环境教育,关键还是要各级党委对环保工作的重视。”

那么,如何利用好党校这个干部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最重要的平台呢?

龙小康建议,首先各部门要加强合作。组织部门和党校应丰富培训人员的层次,尤其要重视对科级等年轻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因为他们整体较年轻,还有很长的职业生涯,如果在基层岗位时就建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对环保事业发展将是长久的影响。同时,各级环保部门更应积极介入和推动,在师资培训、教学、环境教育基地和教材建设等各方面开展合作,把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引向深入。

其次,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加强系统性规划和设计,避免时冷时热、时多时少。“党校的学科教学往往跟着党委、政府工作的重心转,具有周期性特点。教学人员必须抓住这个周期性机遇,冲上去,占领高地,教学上做好整体规划。”龙小康举例说,十八大后,掀起了生态文明教育的高潮,作为教师就应该提前考虑,该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持续下去。从武汉讲,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是最迫切的问题,党校老师要就这方面做一些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的准备,从内容上进行系统设计。

再次,应完善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活动,建立专门的环境教育基地,作为现场教学所需。专家建议,每次环境教育课后,应该布置选题让领导干部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作为在党校期间学习的成果之一。同时,创新教学思维,编写联系当地实际、更具指导意义的乡土教材。

另外,针对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专家建议要请进来、走出去。赵建军认为,师资是最重要的,今后要多举办相关培训班,并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关注环保领域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上积累,实践上探索,形成好的课程体系。同时,党校要提供条件,让老师走出去多交流多考察多调研,为领导干部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令人欣喜的是,有的地方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尝试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前不久,天津市环保局就与市委党校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将建立长期稳定、优势互补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环保进入党校领导干部培训课堂。这,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评论
此文章已禁止发表评论!
相关资讯